找到相关内容2243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关于如何学佛的开示

    信心,佛法讲究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深信因果,对三宝有信心,对众生有善心,菩提心,这两方面要结合起来,就象人一样,要两条腿走路才行,如果对三宝没有信心,那么你走到哪里都肯定会有障碍。有人说,...的,没有这样说的,一切的东西都是自己造成的,特别是自己的心造成的,比如说一些恶的报应,也是自己的贪念造成的。 什么是贪念呢?比如说我们现在所说的贪官,也是一种贪,而作为人,谁会没有贪念呢?贪念是会有,...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312079313.html
  • 本教文化

    哲学思想的发展进程和面貌。藏族传统哲学比较重视现实人生,侧重经验认识,而对人生本原、世界本体和彼岸世界等问题探讨较少。佛教把因果报应说成是支配人生的铁的法则,为人生的本原、本质、命运问题提供了一种神秘...雍忠白本教与印度佛教、中原佛教之间形成了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耦合关系。由印度和中原传入雪域藏地并发扬光大的是包括显宗和密宗的大乘佛教,其中以密宗瑜伽的发达为其特色。深入研究雪域藏地文化传统,进一步发掘...

    庄春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13079495.html
  • 明代宦官与佛教

    寂静的理想境界。中国佛教还极力鼓吹因果报应、业报轮回等观念,称善有善报,行善积德,可以使人超脱轮回,往生无比繁华、富足、美妙的西方极乐世界。这套教义具有相当大的欺骗性和诱惑力。不少人为了摆脱生活中的痛苦...考虑。 如,太监王彦年将七十,表示自己对佛教"生有重信,没有所依归也",遂购地建寺,"且卜寿藏,为身后计" 。"佞佛"太监兴安"临没,遗命舂骨为灰,以供浮屠" 。因此,刘若愚说:"中官最信因果,好佛者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53279937.html
  • 《洛阳伽蓝记》自注的再认识

    僧徒贪积无厌,批评统治者利用佛教欺诈百姓,刮取民脂民膏的丑行。他的反佛主张是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的,为了突出其观点,自注中也常有虚诞的描述,如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神怪灵异等,卷二平等寺条自注云:...无执戈以卫国,有饥寒于色养”。[18]自注中往往寓褒贬于叙事,通过对寺宇前后的变化表明自己的立场,如卷二讲建阳“里内有婴珞、慈善、晖和、通觉、晖玄、宗圣、魏昌、熙平、崇真、因果等十寺”。一个建阳里有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5580133.html
  •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学术会议综述

    主题是讨论佛教因果报应的理论问题,这些论文有的被收到《弘明集》里;二是由寺庙出面召集参会者讨论问题:例如东晋沙门竺法汰为破道恒的心无义,“乃大集名僧,令弟子昙一难之。引经据典,析驳纷纭”,(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70280150.html
  • 社会转型期藏传佛教信仰的变迁

    佛事活动的多少、在家中拜佛的次数和在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僧人参与的状况就可以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弱化的明显证据。  第三,宗教观念渐趋淡泊。过去,因果报应、生命轮回等观念在藏族当中普遍流行,现在,这些观念...

    马晓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53280615.html
  • 灵光与曙光——从明代宗教意识看中国近代文明的发端

    他们仍要以因果报应的学说和种种戒律来“警醒”世人,势必引起世俗社会的极大反感。和《十日谈》将矛头指向教士和修女一样,《金瓶梅》、“三言二拍”、《笑府》等作品嘲讽最甚的,恰是那些标榜清心寡欲的佛徒僧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2480767.html
  • 佛教早期在华传教主体之研究

    固有的“天命”、“灵魂”说来解释“三世轮回”和“因果报应”,使中国人在毫无违和感的情况下接受了印度佛教中“三业”的理论,“世或有积善而殃集,或有凶邪而致庆。此皆现业未就而前行始应。”不过,为便于中国人...形而上领域缺失利彼岸世界图景模糊两大缺陷。佛学的理论多集中于人生的痛苦与解脱,其中的一些理论如“轮同”、“业报”、“因缘”、“因果”、“三世”等等说教,正是中国固有文化所欠缺的。佛教的传入,解决了中国...

    张晓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5880819.html
  • 《禅宗与心理分析》禅中的自我

    饿鬼或畜生之地,也不会遭受任何因果报应。何以如此?因为他没有任何挑选嫌弃。   如果你爱智慧者而厌恨平凡者,你就会在生死之海浮沉。种种邪恶的热情是由于心才有;如果你们没有心,又有什么邪恶的热情可以...上帝,或主神,并没有孤独的留在万境之后,而是在这纷纭万象之中。是人类的推理 ——而这是瞬时有限的——常常使我们忘记他,而把他置于我们时空及因果世界之外。佛家的用词在表面与基督教相距甚远,但当我们潜入够深...

    铃木大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14780893.html
  • 月称及其《入中论》

    自性灭,故无赖耶亦能生;有业虽灭经久时,当知犹能生白果”①。唯识学派设立阿赖耶识有多种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为了说明因果报应的业感理论。唯识论者认为业在未受报以前,是以种子的形式存在于阿赖耶识中,...

    李学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1581347.html